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 杂志订阅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 暂无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大众投资指南

投稿地址:

邮政编码:

投稿邮箱:dztz1999@126.com

投稿电话:02258518411

投稿QQ:

投资要闻

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7年9月4日 浏览:181次

摘要:

在低碳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该文论述了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运行机制及政策建议,旨在转变中小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

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运行机制

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经济由“高碳”走向“低碳”将与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2009年在哥本哈根大会前期,中国领导人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APEC峰会上庄严承诺,到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为此,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来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中小城市面临着既要履行节能减排的任务又要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中小城市实现低碳化发展,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也是实现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1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

以相对较低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进行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确立的低碳发展目标。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是提高碳生产力,将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技术水平的提高、消费模式的改变、发挥碳汇潜力等纳入中小城市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以能源结构调整为突出辅助,着力推进经济低碳化转型、加速构建高效的低碳经济体系。

2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2.1经济目标

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推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以健全的政策及法律体系为依托,以健康有序的企业行为为主体,以完善的产品和服务为载体,以相关的产业协作为辅助,以低碳化技术为手段,共同构建城市低碳产业,以促进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最终实现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增长。

2.2社会目标

中小城市低碳经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能小视的。通过中小城市低碳经济的推行,有利于推动国家省市低碳化社会发展氛围,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和行为模式,自己为自己的碳排放买单,为自身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进行补偿,这是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健康生产、健康消费是促进社会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2.3环境目标

低碳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环境,进一步说,就是气候问题的改善。这既是低碳概念的来源,也是低碳行为的最终走向。因此,构建中小城市经济低碳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说,就是在推行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既保证了中小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又将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与其说为了中小城市经济本身,不如说是为了中小城市的生存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3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构建

构建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要明确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有哪些参与者,这些主体在中小城市低碳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其次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系统结构是怎样的,以及如何运行才能实现中小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

3.1模式构建

结合当前中小城市发展的特点和任务,以实现现代化为大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展中小城市低碳经济,进而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经济低碳发展模式。“四位一体”的低碳发展模式,就是在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居民的共同参与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政府到居民、从宏观到微观共同推进低碳发展,最终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3.2 模式的结构

模式中的主体要素为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居民,这里的结构分析则是针对整个模式,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模块:核心模块和行动导向模块。

3.2.1核心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就是指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主体要素之间的共建关系,这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部分,它体现了三者的中心地位,又表现了三者的相互关联及作用。

3.2.2行动导向模块

要想促进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就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居民均具备低碳理念、低碳思维、低碳方向,只有在这样一种思想指引下,才能端正和明确低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通过各自的角度和方式,围绕发展目标进行各自的行动。虽然四个主体有各自的行为导向,但相互并不是绝缘的,需要彼此的支持和共建。政府完成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企业的配合,企业低碳产品的推广离不开居民的参与,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学校及研究机构的通力合作,政府倡导的低碳经济建设,只有居民真正践行,才能使整个建设活动具有实际价值。

4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

4.1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运行机理

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运行机理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为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宏观发展方向,以实施节能减排为中观发展手段,以碳中和技术为微观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4.2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运行机制

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首先需要建立高效的宏观管理体系。政府通过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城市增长方式对发展低碳产生重大影响,通过体制、政策和法规创新,推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将公共工程项目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相结合,直接促进城市的低碳化发展。这是大力度的见效快的宏观调控管理手段。

4.3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中观运行机制

在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中观管理。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代表着产业结构突破的方向,必然带来相关新兴产业的变革与兴盛,以低碳为核心的产业发展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推动力量和新的增长点。所以中小城市中观管理的目标是构建运转有效的低碳产业创新机制。以低碳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将成为发展中小城市的主导推动力量和新的增长点,通过低碳技术、制度和组织的创新来推动中小城市经济的升级与发展,实现高碳产业模式向低碳模式的顺利转型。

4.4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微观运行机制

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是在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节能减排进入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与个人消费管理之中。在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政策法令的制约下,企业将采取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个人消费也将转向文明合理,以推进节能减排效果。

5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5.1改善能源消耗结构,鼓励发展非化石能源

鼓励“煤转油”“煤转气”等项目。同时,大力扶持风电、水电、太阳能及生物质能项目,新增楼盘使用太阳能,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5.2建立节能技术合作机制

发展技术评估平台,对高能耗企业的技术应用现状和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进行评估,评估这类企业的技术水平、找出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预测节能潜力、识别关键技术需求;加强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持有单位的合作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并促进技术在行业内企业间的推广、扩散;由政府出资成立节能基金与碳基金公司,以企业模式运作,致力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帮助和促进企业和公共部门利用现有技术制定并实施投资效益高的减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3提倡绿色消费的理念

培养市民的低碳意识,引导居民消费模式向“低碳”消费方向发展。鼓励市民骑自行车上下班,借鉴哥本哈根经验,修建自行车高速公路,自行车可以一路绿灯,公交车给自行车让道,增加自行车车位,减少私家车停车泊位。

5.4建立健全强制型与鼓励型政策

对于已有的“政府令、法规、条例,环境监测、统计,能耗标准,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补贴,信贷支持,财政激励,专项科研基金,节能技术”等政策措施要继续推广。开展“碳中和”环保行动,经济低碳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必须将“低碳”与“发展”的共同理念和元素融入指标体系,引入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从而避免城市发展中对环境问题的忽视。

5.5建立低碳考核政策

为切实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有必要将低碳建设评估同节能减排一样纳入到中小城市政府工作绩效考核,重点对单位GDP碳排放、零碳、低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以及低碳经济政策指标进行考核评估。根据各中小城市实际情况与发展特点,制定低碳发展规划、低碳激励措施、低碳经济统计监管等具体工作任务,并将工作成果定期上报市级部门以供考核全市整体经济低碳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永红,梁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J].环境经济,2009(11):23-28.

[2]张愉,陈徐梅,张跃军.低碳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J].中国能源,2008,30(7):21-23.

[3]刘兆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6):15-18.

[4]金涌,王垚,胡山鹰,等.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08(9):4-12.

[5]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J].生态环境与保护,2009(9):1-3.

[6]张可云,张理芃.国外低碳经济理论争议和政策选择比较[J].经济学动态,2011(1):126-131.

[7]赵娜,何瑞,王伟.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J].现代电力,2005,22(4)90-91.

[8]林伯强.试论“十二五”低碳经济转型[J].中国中小企业,2010(4):35-36.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Z].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EB/OL].(2007-06-30).

[11]张坤明,潘家华,崔大鹏.低碳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12]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8.

[13]潘家华,庄贵阳,朱守先,等.构建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体系[N].浙江日报,2010-06-4

[14]王茹,王红梅.地方政府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的关键因素探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29):36-39.

[15]张杰才,毛茜.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3(6):14-18



上一篇:房地产低碳经济管理创新发展 2017-09-04

下一篇: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201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