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设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需要量大、资金占用周期长的特点,而在资金管理中,又面临着过度依赖负债、应收账款管理乏力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本文结合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和现实外部环境,从实操出发,提出“六个借力”措施,来优化设备制造企业的资金管理问题。
关键词:设备制造业;资金需求;优化策略
一、引言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首次明确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它吹响了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号角,纵观国内外形势,中国制造既迎来了宝贵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复杂性,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也面临着资金紧缺的难题。如何提高资金管理效率,成为制造业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以设备制造业为例,来剖析该行业的资金特点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从财务、金融等多个维度对设备制造业企业的资金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二、设备制造业的资金需求特点
设备制造业的资金需求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包括产品特征、生产周期、企业规模和发展、国家产业政策等的影响,资金需求普遍存在以下特征:
1.资金需要量大
资金需要量大是设备制造业资金需求的最大特征,由于设备生产成本较高,通常在几十万至几百万,一些成套设备集成度较高,价值往往过千万,所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维持生产运作。
2.资金回收期长
设备的生产周期较长,从设计、工艺,到生产、验收和安装,周期一般要在几个月以上,有些甚至更长。国内设备买方的付款条件一般是预付10%—30%的订金,在设备验收安装合格后再支付款项达到90%,另外10%作为质保金,在一年以后支付;这样,设备制造企业就要垫支资金购买原材料、外配件、支付人工、运费等,形成大量资金占压,回收速度非常慢。
三、设备制造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负债率高,资金结构依赖负债筹资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全行业资产负债率近几年均在60%以上,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0%。该比率说明,目前在设备制造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对负债的依赖度较高,这主要受限于资金供给的以下特征:(1)股权资金存在行业倾向问题。由于传统的设备制造企业资金需要量大,投资周期长,投资收益低,所以,近几年,私募股权资金对设备制造业的投资热度明显降低,而更青睐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等行业板块。(2)银行贷款是设备制造业重要的资金来源。但除了大型企业可以获得信用贷款,并享受较低的利率,中小企业一般都要提供足额的抵押物或质押物,且融资成本较高。(3)中小企业习惯使用关联方资金,如股东、供应商和客户的资金,相比银行贷款而言,此类资金一般没有利息,且借款手续方便,还款时间灵活。
2.应收款项管理乏力
设备制造业的产品价格较高,下游客户一般采用分阶段付款的形式,并保留一定比例的质保金,导致设备制造企业账上会存在着较高的应收账款。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议价能力比较弱,面对国企、上市公司等大客户,中小企业除了接受严苛的付款条件外,还经常面临大客户延期付款的情况,应收账款管理非常被动。
3.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有限
由于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我国很多设备制造企业还处于“中国制造”阶段,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较差,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有限。加上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完善,经常发生设计失误、材料浪费、费用缺少预算等现象,这样会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企业资金的紧张。
四、设备制造企业的资金管理优化措施
上述种种问题显示了设备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的被动,以及所面临的资金压力,本文从实操出发,提出“六个借力”的具体措施,来优化设备制造企业的资金管理问题。
1.借力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内源融资能力
低附加值产品使得企业很难依靠盈利来推进自发性成长。所以,企业要加大产品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增加企业内部积累,为后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以便获得更过的政府支持和资本青睐,为拓宽融资渠道做充分的准备。
2.借力各种资产,盘活企业的流动性
设备制造企业要积极研究自身特点,努力将企业各种资产与金融机构产品对接,充分盘活资产,比如:(1)应收账款。对于资金实力强、信誉度高的下游客户,可尝试通过保理业务,将对此类客户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2)生产设备。由于设备制造企业都是重资产型企业,拥有大量的生产设备,所以,除了传统的土地、厂房等抵押物外,可尝试以自身拥有的生产设备做抵押来融通资金,但抵押率低于土地厂房,通常普遍只有30%—40%。(3)专利技术。伴随着金融创新,很多股份制银行都逐渐认可专利技术的价值,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企业可尝试将自身拥有的专利技术做质押来获得银行资金支持,但质押率普遍也只有30%左右。(4)金融资产。企业若拥有银行理财、债券、长期股权投资等金融资产,可尝试以此为质押物来获取流动性,同时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根据金融资产的风险性,金融资产质押率分布在40%-100%。
3.借力融资租赁业务,实现产融结合
由于设备制造企业产品单价高,资金回收期长,所以,企业可以积极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在成本可接受的前提下,通过融资租赁,解决资金回收问题,实现厂商、租赁公司和客户三方共赢。也可以探索与融资租赁公司、银行的多方合作方案,通过融资租赁、租赁保理等多种产品的组合,实现设备生产商、租赁公司、银行和客户四方共赢。
4.借力强势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对于中小型设备制造企业,若下游客户是强势企业,则往往在银行有充足的授信,企业可接受客户通过商业承兑汇票结算,再占用客户授信将票贴现实现资金融通;也可以通过信用证结算,再通过金融机构“福费廷”业务融通资金。或者,在接到订单后,尝试到金融机构做“订单融资”,来缓解前期资金垫支压力,后续通过“卖方押汇”来缓解资金回收压力。
5.借力政策支持,实现资金融通
为了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并联合金融机构设计了很多创新型金融产品,如广州市的“科信贷”就是广州市科信局联合银行推出的创新型金融产品,根据企业的科技创新情况,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入池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最高2000万元的授信,由资金池给予50%的风险补偿,从而为科技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了担保。
6.借力股权资金,优化资本结构
设备制造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这会进一步加大资金融通的难度,形成一个资金紧张的恶性循环。企业可尝试引入股权资金,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企业偿债压力,另一方面,股权投资方可以带来更多的管理、团队、技术、渠道等资源支持,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和发展,以及为下一轮的融资做铺垫。
参考文献:
[1]陈云秀.浅议设备制造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赶紧方法[J]. 经济研究导刊,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