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 杂志订阅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 暂无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大众投资指南

投稿地址:

邮政编码:

投稿邮箱:dztz1999@126.com

投稿电话:02258518411

投稿QQ:

投资要闻

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年3月12日 浏览:227次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各个领域都在积极地进行改革。在此情景之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不可避免要积极进行改革。而新预算法的出现则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新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分析;对策

一、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传统的预算控制方法加以改进

在新预算法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预算法就是“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这一平衡机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在预算中超收或欠收的问题。我国国务院明确规定,各级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可以设置一般公共预算运营商的稳定基金,如果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在预算上出现超收的行为,可以使用赤字进行相应的冲减。如果出现欠收的行为,可以使用这笔基金进行跨年度的调节,以此来弥补预算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新预算控制方法与传统预算控制方法的最大不同之处,新预算法将收支平衡作为预算中的重点核心所在。这种改进既能够防止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在预算盈余盘算之后为了保证预算平衡而进行肆意的消费,也能够优化预算控制。可以说新预算法是一种更加科学规范化的预算控制方法。

(二)新预算法更加透明,促进内控制度更加完善

在新预算法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必须要在预算的控制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必须要做好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要将国有资金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预算等全部归纳到预算范围当中来。同时对于会计工作机构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会计工作必须扩大工作范围,使其工作内容更加广泛化和精细化。除此之外,新预算法中明确要求事业单位的预算必须要面对全社会进行公开,实施透明化的管理,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了解到事业单位每一笔款项的具体使用。这样做促进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为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时必然要更加细致的工作,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做好预算计划、预算调整、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工作,保证整个预算流程的公开和透明,使其不惧于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控制预算风险,提高了预算风险管理水平

在新预算法中,对于事业单位的举措债务行为制定了极其详细的标准和规定,从主体、方式、用途和规模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限制和规定。同时在预算风险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事业单位对于债务必须要在本年度结束之前进行偿还。所以在借贷之前,当地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机构会对事业单位进行风险评估,看其是否有稳定的资金收入,是否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这种种举措毫无疑问都有效的控制了预算风险,也提高了预算风险管理水平。

(四)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合理安排预算支出

与原有的预算法相比,新预算还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更加崇尚勤俭节约的原则,更加强调将每一笔预算花在“刀刃”上。也就是说新预算对于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运行当中的每一笔支出费用尽心更加严格的控制,在最大程度上防止预算资金的浪费。同时,一旦发现事业单位出现预算超出的行为,新预算法也明确规定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整改,甚至还对财务负责人员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而也正是因为新预算法这种对勤俭节约之风的崇尚和雷厉风行的处罚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事业单位对预算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避免了很多消费不良行为的发生。只有合理的安排预算支出,才能够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腐败”之风。

二、新预算法下,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应对举措

(一)两种制度相结合,保证预算工作的透明度

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目标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事业单位之所以进行预算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预算资金的需求,并保证预算收支平衡,将每一笔预算用到该用的地方。因此,在新预算法的要求下,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可以“更上一层楼”,采取两种制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如在预算这一方面按照国际惯例,使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收付实现制。在会计审核这一方面则可以使用权责发生制,它能够确认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而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毫无疑问将这两种制度结合应用,既能够让预算更加的科学合理,还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二)完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构建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核算体系

在新预算法的影响下,我国事业单位应该严格要求自身,注重加强监督部门的建设,完善单位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在预算工作中一定要权责清晰,将预算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当问题出现时可以直接问责到人,改变事业单位中“问题一出现,与我不相关”的混乱推卸责任状态。其次,作为从事预算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细致,要对预算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尤其是对一些重大项目的核算支出必须要小心又小心、仔细又仔细,看其预算安排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是否存在不妥当之处,一旦发现问题的话,要立即加以整改。最后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收入编制时,一定既要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经济情况,还要考虑到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此来保证预算收支编制的科学可行性。

(三)加大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力度,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想要有效防范债务风险,避免自己陷入被动地位之中,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大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力度,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我国事业单位在运营的过程中想要防范债务风险,首要的是必须要掌握真实有效的负债信息,并且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一一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举措。第二,事业的应该引入审慎的财务会计原则。也就是说在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保持小心谨慎,要对风险和损失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绝对不要“掩耳盗铃”,高估自身的资产和收益和低估自身负债的影响和费用的支出。第三,由于还有很多的风险不确定因素,因此事业单位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能够根据发生的风险,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最强有力的解决措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新背景下,随着新预算法的出现,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势必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原有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而本文正是在探析了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之后,提出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应对新核算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唐平生.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上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8-03-12

下一篇:财政税收制度在中小企业的作用 201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