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产融合与合作社作为当前农村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与组织,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文獻研究等方法对望都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进行了探析,分析了恒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打造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合作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三产融合;现代农业;恒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北望都
三产融合就是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鼓励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农产品销售及其产品加工(第三产业),从而获得更多的增值空间与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尽快打造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当今最具代表性的合作经济组织,它不仅是“三农”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希望。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
2007年10月,由望都县农业局环保站从事食用菌研究的曹京立成立了望都县恒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万元,入社社员103户,辐射带动农户540户,从事食用菌、莲藕等蔬菜种植销售,良种育苗、引进推广及销售,专业有机肥生产、销售,“农超对接”,莲藕深加工及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近年来,随着合作社不断壮大,特别是莲藕产业的不断发展、经营体系的不断完善,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短短几年时间,合作社的注册资金已达300万元,辐射带动50余个村7 300户农户,服务覆盖全县所有乡镇。以望都县恒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彰显出了新形势下推动“三农”工作的科学新思路:即一产抓特色,以二产、三产带动一产,产业循环实现农业产业化、产业多元化、多元立体化。做实做强产业体系,为现代农业建设探索了一条发展的新道路。
1 合作社推动三产融合的途径
1.1 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自身实力,提升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能力,恒业合作社于2013年春季从山东省引进浅水莲藕种植项目,试种2 hm2,并获得了成功,平均产量达52.5~60.0 t/hm2。在此基础上,合作社于2014年在全县推广逾40 hm2,涉及5个乡镇11个行政村,并全部种植成功。截至2016年,合作社莲藕种植面积达20 hm2,涉及5个乡镇23个行政村,带动辐射农户500户,实现销售收入3 600万元,农户直接增收7万元。计划到2017年,合作社种植面积将达666.67 hm2以上,产值超1亿元,小莲藕成就了大产业[1-3]。
一是改良升级莲藕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与河北农业大学、望都县农业局合作,对引进的浅水莲藕进行品种改良升级,选育出更适应县域水土、气候的优质浅水莲藕新品种——庆都雪莲,进行试种推广,并取得成功。二是优化莲藕种植模式,生产更科学高效。为适应市场不同需求,须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为此,合作社推广了3种种植模式:①有机莲藕种植模式,即采用莲藕套养泥鳅立体种植技术,全部施用有机肥,种植有机莲藕33.33 hm2;②富硒莲藕种植模式,采用富硒技术,种植富硒莲藕20 hm2;③高产莲藕种植模式,施用莲藕专用肥,种植高产莲藕146.67 hm2,最大程度地提高莲藕产出效益比,增加农民实际收入[4-7]。三是延伸莲藕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第一步,筹建莲藕研究所。与望都县农业局、河北农业大学共同组建成立望都县莲藕研究所。围绕种植技术、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以及系列产品研发进行研究,及时解决农户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二步,筹建莲藕、荷叶、莲子加工厂。与江苏莲藕加工企业合作,投资300万元建立了1 300 m2的莲藕加工厂,通过莲藕的深加工进行品牌销售。与安国市养生用品有限公司合作,将嫩荷叶加工成荷叶茶,将老荷叶加工成中药材,将莲子的胚芽加工成莲心茶,将莲子加工成莲子粉,进一步延伸产品价值链。第三步,建设蚯蚓粪有机肥生产基地。与陕西中合农产品联合社合作,建设年产1万t蚯蚓粪有机肥的生产基地,既满足莲藕种植高端有机肥的需求,又确保了莲藕高端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
调研中,合作社理事长算了一笔账,农户第1年投入藕苗、防水膜、肥料、地租、人工费、水电费,合计189 525元/hm2。第2年只投入肥料、地租、水電费、人工费,合计35 925元/hm2。如果保守产量按60 t/hm2计算(有的农户能达到75 t/hm2),产出商品藕30 t/hm2,按4元/kg计算,收入12万元/hm2。2 t莲藕下脚料可以加工出175 kg藕粉,按30元/kg 计算,收入5 250元,此外莲藕还可以产出莲子375~900 kg/hm2,按40元/kg计算,莲子可以收入15 000元/hm2左右。荷叶烘干后可以作为药材销售,莲藕的荷叶收入也在7 500元/hm2左右。这样第2年除去成本,农户可收入185 325元/hm2,基本上第1年投入第1年回本,第2年纯盈利。另外,部分农户在9月莲藕采收后,可以利用闲置的藕池再养一批泥鳅,每年也有45 000~75 000元/hm2的收入。因此,打造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价值链,能够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2 提档升级传统种植产业,实现产销一体化
依托恒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组织、规模、技术等资源优势,通过实施“五新”,对传统食用菌种植产业进行提档升级,实现了产销一体化,提升了产品附加值,重振了该县临近消亡的食用菌产业。2015年规模达86.67 hm2,产值实现4 160万元,带动600户农民增收近7万元。
一是培育新品种。从福建、山东、河南、四川等地引入平菇、毛木耳等新品种,对该县传统种植品种进行改良升级,经过实验和示范对比,取得了成功,并全县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推广新技术。推广平菇—木耳周年循环生产技术,即在同一个棚室内,9月底至次年5月初生产平菇,5月下旬至9月下旬生产毛木耳。试种第1 年,1个大棚就实现经济效益13 000元,较往年相比,每户实现收益翻了一番。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全县全面推开。三是探索新模式。全县每年毛木耳产生的菌糠(即废料)逾2 000 t,由于菌糠pH值偏高,不能直接肥田,菌农将其乱扔、乱堆,严重污染乡村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合作社研发了菌糠栽培鸡腿菇再生产技术,使菌糠pH值降为中性,农户可以直接肥田。第1年组织3名社员收集木耳菌糠7.5 t,栽培鸡腿菇产出达6 t,直接增加经济收入2.5万元,这一模式既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有机肥,又提高了农民收益,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收益”。四是提升新技能。每年春季,由合作社出资,举办为期3 d的食用菌栽培、深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普及新知识,提升社员新技能。目前已培训社员、技术员、种植户2 000余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5 000余份,农户技能素质整体提升。五是拓宽新渠道。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拓宽食用菌销售渠道。合作社先后与保定时代商厦、保百购物广场、保定惠友超市签定购销合同,近3年来,销售新鲜蔬菜3 500 t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 750多万元,销售鲜鸡蛋2 000 t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 600多万元,带动1 000多户增收致富。合作社又先后与北京富桦明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为华新光电子有限公司签定供货合同,打通食用菌进京的销售渠道。
2 合作社致力于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点
2.1 合作社推动三产融合的新思路
恒业模式彰显出了新形势下推动“三农”工作的科学新思路:即一产抓特色,以二产、三产带动一产,产业循环实现农业产业化、产业多元化、多元立体化。恒业合作社紧紧抓住当前北方莲藕产业的市场空白,选育发展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莲藕品种,以产业特色找准市场新地位,做大做强莲藕产业。在产业经营上,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在扎实做好一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生态观光旅游、低碳养生休闲度假等形式的现代服务业态模式,这实际上是集一产、二产、三产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思路,与传统的农业有着根本区别。在产业体系上,初步形成了合作社与农民、初级农产品与农产品深加工、资金互保互助、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立体化产业经营脉络。从当前发展来看,恒业模式基本符合了“大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架构,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植,而是将农业产业链大幅度延长,包括上游的肥料生产供应以及下游的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同时融入生态旅游新产业等,这实际上是贯穿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2.2 统筹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产业,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新航标
随着莲藕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为适应乡村旅游热的市场需求,合作社审时度势、统筹谋划,充分挖掘该县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莲藕连片成方种植等特色优势,整合该县尧母文化、太极文化、辣椒文化等软资源,探索发展以莲藕为主题的乡村文化旅游新产业。通过举办全国摄影大赛、莲藕美食节、尧母文化论坛、孙氏太极拳交流会、全国莲藕产业论坛等活动,赋予莲藕产业新的文化内涵,打好莲藕“文化牌”,形成一个完整的莲藕产业链条,增加莲藕产业附加值,打造县域农业项目新的发展亮点,努力带领农户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
3 合作社推动三产融合的发展趋势
3.1 立足优势产业,稳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农民合作社要做大、做强、做实,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紧紧依靠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作为有力支撑。食用菌、莲藕、生态旅游三大产业奠定了恒业合作社发展的根基,筑牢了合作社以产业强社富农的综合服务平台,增强了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恒业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合作社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得益于合作社始终坚持以产业强社富农的服务宗旨和经营理念;在产业经营上,紧紧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即优质高产的项目、稳固畅通的销售渠道、科学高效的种植模式、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统分结合的规模优势、多个环节的增值收益、安全稳定的资金保障、信息技术的产业支撑,铸就合作社的产业辉煌。近年来的农民合作社融资风波体现的就是“没有产业的合作社是没有生命力的”。畸形的农民合作社不但发展不了农村经济,反而会扰乱农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立足优势产业、规范管理的实体性合作社才能做强做大,从而能够稳步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3.2 农业种植养殖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在發展现代农业中,合作社应创新农业种植养殖模式,加快三产融合。创建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改革实验区,反复总结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问题。目前的经济政策与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创新不配套,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不配套。不但要解决农业的融资难问题,还要解决新型经营主体的用地和优势产业融合税收高的问题。二是建立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标准化体系。当前农业需要标准,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标准,到银行融资同样需要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通过农业标准化体系规定化肥农药的最大使用量和最大排放量。三是保证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的主人翁地位不动摇。通过建立新型农业模式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合作社也需要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尽快培养出促进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因此,合作社一定要解决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的难题,推陈出新,中国农业才会稳步前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才会更加稳固。
4 参考文献
[1] 冯开红,黄泽颖.我国农机合作社相关政策演变及展望:2004-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J].农机化研究,2015(7):11-17.
[2] 刘宇翔.农民合作社功能结构与农民收入灰色关联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6):59-65.
[3] 高崴,宋静.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探究:以河北省望都县为例[J].科技信息,2013(22):433-434.
[4] 乔立娟,王建威,王文青,等.保定市蔬菜专业合作社运行效果与制约因素:基于望都县的实地调研[J].长江蔬菜,2014(21):1-4.
[5] 杜文静,赵慧峰,李娇,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保定市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实证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5):146-149.
[6] 侯军明. 全国人大代表陈光辉:创新农业种植养殖模式 加快合作社三产融合[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6(4):14-15.
[7] 冯立潮,张刘洁,陈玉兰.新疆农村三产融合专业合作社模式实证研究:以玛纳斯县乐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