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 杂志订阅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 暂无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大众投资指南

投稿地址:

邮政编码:

投稿邮箱:dztz1999@126.com

投稿电话:02258518411

投稿QQ:

审计广角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优化实现

发表时间:2017年3月22日 浏览:410次

摘要:

管理审计作为当下内部审计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改变着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刺激着组织对现今内部审计功能的强烈需求,在实战中它是如何开展的,国有企业中实践又是怎样的,本文进行了简单叙述。

关键词:

管理审计;审计定位;后续审计;风险导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成为中心环节,并且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这样就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进入到最艰难、最深层次的阶段了。从目前我国的改革情况看,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同样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项目之一。国企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也是非常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了非常多的方面都要有所转型,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监督使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完善监督体系和进行自我约束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内部审计其实究其本质来说,是管理的延伸,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也是对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与企业改革的目标相通的。目前,我国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缺少独立性。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实施管理和控制的基本环节,是保证审计工作可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内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之间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国有单位内部审计情况来看,很多都是缺少独立性,并且审计机构不是特别完善,或者有的只是一个摆设而已,他们受控于管理层的现象比较多,导致审计的结果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样会把整个审计部门的地位置于比较低的位置上,单位审计工作消极对待,有时只是行政命令的执行,而没有办法使其独立运行起来。除此之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还受到限制,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其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只是对一些工作进行简单的错对的评价,没有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到任何有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的意见。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缺失是脱不了干系的。

2.审计人员能力有限。现阶段审计部门内部的人员有限、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的存在是制约审计工作开展的又一原因,审计人员的视野以及专业知识有限,则无法保证审计解决的最终质量。我国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这也是由于国有企业没有高素质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的原因。审计工作就是简单的查错防弊,缺少专业审计的技能,把对财务账目作为审计的唯一内容,把传统的翻账薄、查凭证作为审计的唯一方式,没有对风险管理、业务经营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等方面提升认识,审计结论没有客观性。并且,现在的审计技术还比较落后,审计人员在技术和方法上比较随意,结果就会差强人意。总之,我国还是需要培养出一支规模相当的高素质审计人员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3.审计工作缺少有效的支持。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内部的审计工作只是简单的对审计的对象以及审计的功能进行了规定,但是对审计的本质却非常的模糊。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经营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开来的,这也是在企业中被视为委托代理问题,在国有企业中,出资人是委托人,而管理者则是代理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出现了腐败的行为,这就是委托人的监管失控,代理人做了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所以,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发生,就必须强化对代理人的监督作用,这也是要使用内部审计的监督手段,代表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审计。所有企业的委托人是国有出资人,而代理人是单位的管理者,这样在实际的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时内部审计工作者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应该为谁而审计,实际代表的是谁的利益,这样会导致审计工作出现偏差和扭曲,使审计工作没有办法得到成效。

二、如何在企业中有效开展内部管理审计

1.险导向原则拟定审计项目计划。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就是要进行科学的立项。在年末进行总结的时候,审计人员需要对年度风险进行调查,收集相关的风险信息,然后根据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汇总、判断等方法,确定出在下一年度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比较紧急的管理问题,然后拟定出一定的项目计划方案。在进行信息收集时,还需要对以往发生的审计问题进行调整,对于以往会议以及日常业务中出现的漏洞,也需要划入到审计的关注问题之中。

2.取得审计委托人和公司管理层对审计计划的批准与认可。审计项目获得审计委托人的批准,这样可以减少审批过程中的人为阻碍,保证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同时还能确保审计人员工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同时,如果内部的审计计划获得了公司管理层的高度认可,那么会在实施过程中获得管理层的支持,这对审计服务的提升有更好的效果。

3.有效管控审计项目实施,确保审计目标实现。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从审计前期的调查、审计方案的编制、通知的下发、底稿的确认、问题的沟通等方面,一直到最后审计报告的完结,这里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计划和实施模式,严格掌控审计的质量关,这也为审计良好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

4.科学开展后续审计。后续的审计目的是为了确保审计报告中可以包含对解决审计问题而采取的行动内容,但是,这并不是必须要有的。后续审计的实施与否主要还是取决于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公司管理的影响程度,并且,审计的范围也会随着调查事项和调查类型的重要程度与否发生一定的改变。有些国家对于后续的审计采取的是由国家的审计机关以及社会审计组织单位,单位内部的审计将不参与,由于企业的审计资源比较有限,所以,每个审计项目如果走固定的审计套路的话,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如果后续审计应该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的话,那么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性的进行其他审计部门的介入。

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除了要有先进的审计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之外,还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因此,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引进优秀的人才加入到企业内部的审计队伍之中,改善现有的审计人员结构,同时,对内部的审计人员进行知识和业务的培训工作,提高整个审计队伍的素质;第二,是要深入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科学分析能力和宏观思维能力;第三,开展实践活动,让内部审计人员掌握更多的关于管理、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的实战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6.加大内部审计宣传力度。同时,还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和经验的交流,增强内部审计的地位。审计工作内否顺利的展开与企业管理层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加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宣传力度,尤其是要让企业领导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达到最终的审计目的。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的凸现出来,在公司的治理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有效的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能力,加强对内部的调控,使公司的资金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体系建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在管理中应该认识到内部审计对单位的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客观的分析出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改善,转变内部的审计观念,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审计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昕.如何利用内部审计加强企业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

[2]田晨.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6(15).



上一篇: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分析 2017-03-22

下一篇:小型企业内部审计发展 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