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 杂志订阅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 暂无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大众投资指南

投稿地址:

邮政编码:

投稿邮箱:dztz1999@126.com

投稿电话:02258518411

投稿QQ:

经济论坛

在21世纪时代对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7年7月18日 浏览:316次

摘要:同样的农产品,销售策略不同,销售收入是不一样的。如何将当地农产品的优势转化为农民生产效益的关键是农产品的销售。本文对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和正在悄然兴起的几种新型的农产品销售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定单农业,超市农业,信息农业,品牌农业

 

一、我国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

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下,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将直接出售给当地的一级批发商(即我们俗称的小贩),再由他们进行转手外运至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或者直接贩卖给企业和个体消费者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1) 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和无组织性,产销双方极易产生逐利心理。当某种产品引发较大的经济效益时,便会引起农民生产的盲目性。极易引起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过剩,导致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难”问题。由于农业生产者本身的素质不高,解决问题缺乏有效性和预见性,便会引发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这样,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2) 特色农产品成本高,销售价格低,农民无力与批发商讨价还价,农民收入锐减。农产品销售模式经过了过多的流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各自主体的利益要求。农民处于销售模式的最底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其农产品要满足不同级批发商的利益要求,必然会大

大削弱农民自身的收益;

(3) 技术水平落后,特色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几乎为零,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长远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对现在几种创新的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探讨[1]

(1)“农户  公司  定单  市场”模式

订单农业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因为订单是在农产品种养前签订,是一种期货贸易,所以也叫期货农业。农民说:"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不过,订单履约有一段生产过程,双方都可能碰上市场、自然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订单农业则为先找市场后生产,可谓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进步。

简单的说所谓的“定单”农业。农户与公司签定生产合同,公司提供生产基地、技术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全力支持农业的生产,待农产品收获时,公司以约定的价格向农户收购该产品,在对该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

(2)“农产品  超市”销售模式

 “农产品+超市”模式让农产品的产供销形成一张严谨的网络。农户解决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问题,质检中心负责食品卫生检验,超市负责销售。超市作为销售主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销售网络的广泛性为农产品的产供销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3]

 农产品的销售流通速度大大加快,农民的成本很快被收回,减少资金的时间成本。超市有着快捷的销售运输条件,大大减少流通环节,缩短了资金回笼的时间,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大提升,易形成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农产品进入超市需要较高的准入条件,如质量品牌、卫生条件等,这就会直接促进农产品“品牌”化发展。而超市本身作为一个独特的销售终端,有着明显的宣传。

发挥现在信息优势搞活农产品的销售模式

(1) 信息引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

提高农民计算机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对接会提供的信息服务指导生产和销售,加强对商网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商网和对接会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各级商业部门直接面向乡村的优势,依靠他们提供准确真实的供求信息,进一步提高网上对接的质量和效益。

(2) 信息流与物流相结合

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扩展相关功能,一方面发挥信息引导功能,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农产品。利用信息服务体系及时搜集、整理、发布全国农副产品产销情况、价格走势、供求状况,为农民提供准确可靠的第一手市场信息资料;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采用便利配送、第三方物流等方式解决网上对接后的物流衔接工作,保障农产品顺畅流通。

(3) 利用信息平台近期交易与远期交易相结合

目前的交易大部分为现货交易,今后要加大远期交易和订单销售的比重,充分发挥网络交易平台的优势,加强信息引导,提前疏通渠道, 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具有针对性,符合大市场、大贸易的需求,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缓解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压力。根据季节和地域的不同,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交易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与市场监测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相结合,加大农商合作、商商合作、商企合作,努力促进农副产品“大流通、大市场、高效率低成本”格局的形成。

四、打造地方品牌优势的销售模式[4]

(1) 培植优势产品, 激活地方“一池水”

要使地方农产品占据优势,必须提高其科技含量,创造出名、特、优、新产品。“名”是形象,“特”是品牌,“优”是关键,“新”是科技含量。不能说“别人有的我也有”,应该说“别人没有的我有”这才是新成果。质量差的产品,不但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 而且会严重地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也将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优质产品,是解决农产品卖难的唯一途径。只有着力培植优势产业, 提高农产品品牌,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才能以优取胜,以优获胜。一是以绿色食品为主线,保证健康、安全、无污染食品的有效供给;二是优化产品品种,培植优势产业,开凿发展新渠道,激活地方“一池水”三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有效投入,建立特色种子技术工程,培植地方产业支柱,重点突出地方特色。

(2) 实施名牌战略,扩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名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驱动轮。

实施名牌战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实力的必要条件。要实施名牌战略,必须重点突出特色优质产品。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实施战略带动,围绕产业支柱,突出特色规模基地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加工原材料;二是积极引进吸收外资、外商投资建设,整合特色产业,挂大靠强,内联外引,辐射带动基地建设;三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作用,搞好“订单农业,联产承销,联产联营,加固基地建设。

(3) 突出产业重点,发挥支柱辐射牵引作用突出产业重点,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农民在企业的辐射带动下,按照市场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生产,为企业提供优质加工原料,使生产、加工、销售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实行“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利用政策的倾斜,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企业发挥更大的辐射牵引作用;二是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投资平台,举众人之力,在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切实可靠的生存环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为重点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使其在更宽的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五、 对策及其建议

近年来,制约我市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之一是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健全、销售渠道不畅。同样的农产品,销售策略不同,销售收入是不一样的。农民朋友收获的农产品,什么时候卖、以什么样的价位卖出去经济效益最好,这是大有讲究的。根据近几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农民朋友在农产品销售上要注意以上的一些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黎亮,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2002

[2] 曾遗荣,“农超对接”拓展富农之路,湖北日报,2006

[3] 何 平,订单合同 使农产品不再愁销路,光明日报,2006

[4] 吕建楚,农特产品推广策划方案。互联网,2006

[5] 马新民、宋传红,大力抓好特色农业 促进商贸快速发展,互联网,2006



上一篇:谈产品质量管理措施及其改进 2017-07-18

下一篇:金融危机下企业出口的护航者——出口信用保险 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