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 杂志订阅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 暂无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大众投资指南

投稿地址:

邮政编码:

投稿邮箱:dztz1999@126.com

投稿电话:02258518411

投稿QQ:

投资理财

农业产业化条件下农村金融服务研究

发表时间:2017年7月14日 浏览:296次

摘要:本文介绍了贵州省凤冈县茶业产业化的现状,对农业产业化条件下茶产业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进行考察,认为传统农村金融服务面对茶业产业化的资金需求表现出服务落后、资金外流、产品单一和缺乏保障等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金融服务 茶产业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和农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及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强烈愿望。发展农业产业化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本文选取山区农业县贵州省凤冈县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研究区域,以贵州省凤冈县茶产业的金融需求为研究焦点,考察农业产业化条件下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贵州省凤冈县农村金融与茶产业 
  贵州省凤冈县是典型的贵州东北部山区农业县,全县土地面积为1883平方公里,有14个乡(镇),81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7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69万人,总农户数104641户。凤冈县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较小,2010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为23.0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8∶14∶48(凤冈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 
  经过多年的发展,凤冈县农村金融组织基本完善、服务相对健全。到2010年末,全县所辖有农业银行、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等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布有营业网点35个,全县存款余额299293万元,贷款余额132772万元。除了银行,凤冈县还设有保险类机构2个,担保融资公司2个,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县城有分支机构。 
  近年来,凤冈县茶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凤冈县的支柱产业,呈现出组织化和产业化的趋势,茶叶的种植规模、生产方式和茶叶品质与传统的茶业生产方式有了明显的不同。如2003年,该县仅田坝村就种植茶叶2847亩,采用生态方式种植茶叶,茶园被国家环保局评为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随着茶叶产业化生产方式的出现,茶产业的投资规模和风险特征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农村以往的普通信贷方式和规模已经难以满足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例如,2010年仅田坝村的茶叶企业贷款余额就为1125万元,黔风茶叶公司一个公司贷款就达600万元,茶产业的发展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贵州省凤冈县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凤冈县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和农业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考察,笔者发现凤冈县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对茶产业服务过程中存在服务落后、资金外流、产品单一和缺乏保障等现象。 
  (一)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 
  针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需求,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金融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络覆盖面较窄、网点布局不合理和支付清算体系比较繁琐。例如,当前在凤冈县各乡镇设有营业网点的金融机构仅有农村信用社一家,其现有的硬、软件设施无法应对和支撑巨大的业务量,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县域资金外流现象严重 
  凤冈县茶产业规模化资金需求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县域资金外流。除农村信用社外,凤冈县其他几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因受自身体制、经营战略等因素制约未能将吸收的存款进行信贷投放,因而出现信贷外流。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凤冈县所辖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余存贷比均不足50%,县域内的大量资金未得有效利用。 
  (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缺失、服务方式滞后 
  面对茶产业快速发展引致的迅速增长的资金需求,凤冈县农村金融组织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一是大额农户贷款缺失。对于农业大户如畜牧养殖大户和茶叶种植大户来说,几万元的小额农贷已经难以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其资金需要多则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然而由于这些大户缺乏抵押担保财产,金融机构难以给这些农业大户提供所需的贷款。二是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仍然较低。县域中小企业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普遍低下,信用等级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标准,因而中小企业普遍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较大,回收期较长,一般的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无力对其投放贷款,加之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缺位,造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 
  (四)农村金融服务缺乏制度保障 
  在金融服务改革过程中,凤冈县许多金融机构尝试性地探索和创新以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然而由于制度性缺陷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一是信用体系建设不到位。农村金融服务对象数量多、地域分散,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信用体系成为农村金融服务必须建立的基本制度。二是农村金融市场政策扶持不到位。农业是弱质产业,投入多、产出少,周期长、风险大,农村经济货币化程度低,决定了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难以实现高水平的均衡。 
  

三、完善茶产业农村金融服务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 
  当务之急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为农村金融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二)通过激励引导,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一是地方政府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特点,积极制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农业信贷投入的激励政策,对金融机构可按其支农成效高低、信贷投入多少给予相应的优惠和奖励,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这部分资金回流到农村。二是政府采取奖励或补贴的方式,采取自愿、互利和市场化原则,加强辖内金融机构的合作,进而引导富余资金回流农村,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三是要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引导农村有关资金向农村信用社转移、倾斜,实行“三个一边倒”,即民政资金、代收代付资金、农村预算外资金实行一边倒,将来源于农民的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回流到农村中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以产业化需求为导向,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要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的需要,着重开发一些适合农民需要的、适合农产品需要的、适合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农村信用社要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努力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不断创新支农服务功能,做到农村金融服务与订单农业相结合,与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相结合,与市场化的农村经济运行体制相结合。 
  (四)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 
  一是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村保险体系,开发适应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的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要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农业再保险体系,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同时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加大农业领域的业务拓展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要通过农业保险与信贷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防范风险的作用,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二是继续发挥既有担保机构的效用,实行市场化运行,鼓励其大力开展农村担保业务,从而解决农户因缺乏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无法取得大额贷款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乔瑞.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农村金融,2011(11) 
  ②陈云霞. 临泽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四个新特点[J]. 西部金融,2011(5) 
  ③任常青.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两个着力点[J]. 中国农村金融,2011(7) 
  ④卫新江. 加快民间资本流入是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有效途径[J].中国农村金融,2011(7) 



上一篇:团体贷款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探讨 2017-07-14

下一篇: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和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研究 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