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 杂志订阅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 暂无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大众投资指南

投稿地址:

邮政编码:

投稿邮箱:dztz1999@126.com

投稿电话:02258518411

投稿QQ:

投资要闻

财务管理目标绿色化建设的探析

发表时间:2017年8月11日 浏览:358次

  要:当今经济的发展正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然而在转型的过程中,企业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改变却成为一大难点。如何使财务管理目标尽快从利润最大化向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平衡发展的绿色化目标提升,并以此来引导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管理目标  绿色化  探析

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打开了企业人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思维,引领社会对企业的新认识,也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随着社会生活不断进步和改善,要求企业改变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跳出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的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维,通过产业经济绿色调整与合理布局,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绿色化的建设。本文就财务管理目标绿色化建设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传统会计与绿色会计的管理目标简述

传统的财务管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只注重现实经济,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社会效益和自身的非经济利益。财务会计也没有将环境支出与收益纳入核算体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在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来看,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不是企业的理性化目标,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色会计则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来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环境资源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在传统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环境成本和自然成本的核算,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其财务管理目标也转变为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三益共赢为主题的绿色化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管理目标绿色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定政治、经济环境下的产物,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以 “三益共赢”为主题的绿色化财务管理目标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在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一种隐性间接的效益,这就使得财务管理目标一时难以向“三益共赢”为主题的绿色化目标转变,其原因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会计体系

现有会计核算体系对于环境资产、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以及反映企业对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损害及赔偿等业务还没有规范性核算方法,企业进行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改善等方面所体现的社会效益该如何反映或提取更没有涉及。对环境的投入所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无法在帐务上及短时内的加以体现,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者不得不为短期利益着想,以透支未来、牺牲环境来换取能够直接体现和感知的当前利益。而我国现阶段对于绿色会计还只是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没有可供实际操作的绿色会计的制度与准则,缺少对企业相应的制度性控制和技术引导,从而使财务管理目标的绿色化建设缺乏制度的规范和保障。

2、环保意识淡薄,有待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七大以来,举国掀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行动,表明了我国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但是国民的环保意识依然比较淡薄,还存在污染严重和资源缺乏的双重问题。国家意志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但不等于国家要包打天下。当前的问题在于政府管制由于得到法律授权而表现为显在的权力,而社会大众与企业的力量由于环保意识淡薄以及缺乏组织而呈现分散状态,对于环保的投入十分有限,还存在许多为追求眼前、局部利益而不顾环境被破坏的行为,阻碍了财务管理目标的进一步拓展与提升。

3、现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绩效评价体系的四部分虽然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但是其所揭示的主要是以“当前”利润为重点的企业经营管理业绩。对于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在评价体系中述及甚少,企业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评价内容则几乎没有纳入。这也促使企业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漠不关心,缺乏转变观念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绿色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绿色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建立我国绿色会计,推进财务管理目标的绿色化建设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国家、企业、个人统一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尽快转变观念,由只注重当前的经济利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共赢”的绿色化财务管理目标转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对策与措施。

1、尽快建立绿色会计标准

我国理论界已对绿色会计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然而还没有形成可操作的绿色会计标准和体系。要解决环境问题,使财务管理目标加以提升,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绿色会计方法体系,承认资源和环境有价值并具有资本性质,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对环境资源损耗、效益及环保支出作出相应的会计记录,使企业能即时感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企业经营的直接性和重要性,从会计制度和实务操作上引导企业转变理念,以提升和拓展财务管理目标,从会计制度上保障财务管理目标的绿色化进程。

2、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我国的经济还不发达,政府主导型环保模式又造成了公众的政府依赖型,公众环保意识相对较低。因此我国必须深刻认识到企业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健全环保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环境保护,使企业由消极观望转换为积极的响应和合作,形成“公众主导型”的环保模式,进一步加大环境支出与收入在会计及税务核算上的政策优惠力度,如对符合一定条件且可评估的未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允许进行收入的相应预计等方法,使企业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指引下,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地形成财务管理目标绿色化理念,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环保指标并加大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目前我国采用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对环境因素的评价考核较少,有的也只是从原则定性上而不是从定量上进行评价分析。结合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及特点,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不但要加大环境因素在评价体系中权重,而且还应建立相应的环保指标进行定量考评,使定性与定量评议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促使财务管理目标绿色化建设更快地实现。

环境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就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绿色化建设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我国要实行绿色会计并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绿色化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推行。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加强财务管理目标绿色化建设必能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破坏,从而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

参考文献:

[1]许家林等.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4(4)

[2]现代企业需要“绿色会计”.《中国环境报-产经周刊》2001-1-29第一版

[3]曾廷敏,刘建华绿色会计分类核算构想.《财会月刊》,2005,(10)

[4]王东.绿色会计势在必行[].《山东国土资源》,2005,(7



上一篇: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业发展问题 2017-08-10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职能的全新扩展 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