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 杂志订阅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 暂无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大众投资指南

投稿地址:

邮政编码:

投稿邮箱:dztz1999@126.com

投稿电话:02258518411

投稿QQ:

投资要闻

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发表时间:2017年9月15日 浏览:260次

摘要: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表现的愈发突出。为了强化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当前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针对企业发展实际,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管理;预算管理;问题;改革

2017年中国国内的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新台阶。2016年经济在GDP同比上涨6.7%的稳定形势下,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74万亿大关,为未来时期内国内市场的稳定增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对于作为国内市场主体的企业来讲,虽然有了发展中有利的宏观环境,行业内的竞争压力同样在保持的持续上涨的态势。当前社会中的消费结构由于受到了国内多年城镇化发展矛盾的制约对市场的内需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新兴产业、服务业企业和小微企业等弱势发展企业上显得尤为明显。因此,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除了在适应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国家相关企业政策的基础上,更加要主动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优化企业自身的结构,从而为企业尽快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企业预算管理功能的定位

1.预算能够实现企业各项管理的有机融合

预算管理是企业领导部门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计划进行调整、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对进行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监督和评价等工作,能够将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性环节,如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线的生产、市场营销计划、产品售后服务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生产实现融合式的管理,以预算为核心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因此,企业的预算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盈利能力,更要通过明确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督责任,实现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经营活动的协调一致的发展方式,从而实现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经营风险的下降。

2.预算管理是企业完善制度规范的基础

预算管理能力是企业经营状况和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需要根据市场规律的变化对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资产等进行有效的安排,并制定相应的规范管理制度。可以说,预算是企业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一旦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力,企业在具体的采购、生产和销售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资源使用上的冲突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的出现。同时,由于资金和资本是企业持续生产和规模扩大的基础,科学、合理的预算是企业实现银行贷款和社会性融资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因此,企业的预算管理内容是企业执行开展生产活动的基础,更是企业进一步实现生产经营规范化的重要标准。

二、目前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中依旧普遍存在错误的管理观念

由于受到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比较低,没有将企业的预算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而是单纯地认为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是单纯的企业财务问题,通过会计核算等方法就可依得到合理的预算指标,从而开展企业的预算工作。这种认识导致了长期以来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忽视预算对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作用,预算规划和预算设置上缺乏管理上的科学性,给企业的实际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2.企业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极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目前,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在预算编制形势和方法过于单一,企业的预算无法渗透到企业经营、生产、销售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去。同时,大部分企业的预算是基于往年的预算数据对本年度的预算进行编制工作,一般采用的是以生产经营费用在企业产值中的比例来计算企业成本、企业管理费用基本保持不变的方法进行编制。这种编制方法过分地依赖于财务部门预算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导致了企业预算同市场基础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预算指标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难以企业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3.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保障

目前,虽然大部分企业都采用了相应的预算管理手段,但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管理依据保障企业预算指标的落实。尤其是在相应的制度管理方面的缺失,企业的预算在实际的之间过程中与预算目标的制定上即使存在较大的偏差,企业也没有相关责任部门对差异情况进行原因的分析、责任的明确和相关纠偏措施的制定。在这种预算执行环境之下,企业在管理中难以对预算执行及完成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尤其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关键环节上,例如大额订单生产、大笔投融资行为决策等方面,由于预算的执行出现了偏差,导致了企业失去了对资金的有效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和管理风险。

三、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

1.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思想

为了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能力,切实落实预算管理工作,管理者应尽快在科学企业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将预算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位置上,保障预算对企业资金及资源的宏观调控和优化配置的作用。首先,为了保障预算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应将预算部门从企业的财务部门之中分离出来,进而实现对整体企业、全员、全过程的预算控制与管理。其次,企业应加大对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思想的宣传工作、预算业务培训工作,增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意识,避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短期性问题,在企业中建立长远型、战略型的预算管理体系。

2.加快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内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多地向着层级化、多样化的形势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使企业占领更大的目标市场,企业的预算管理应同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尽快实现预算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企业可以实施收集不同时间、地点的财务数据和内容并加以有效的整合与共享,从而为预算的编制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数据。其次,在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之下,预算部门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预算的编制将更能够贴近企业预算的实际,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再次,根据企业生产周期的不同,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生产经营项目采用不同的科学预算方法,入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或通过制定多套预算方案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需要与战略发展目标进行取舍,从而保障企业预算的科学性并提高企业资金的弹性。

3.建立动态预算管理模式,实现预算管理全面落实

为了解决当前企业中存在的预算工作执行难、落实难的问题,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可以适当采用动态预算管理的思路,以财务部门共享信息平台为基础,对企业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施的监控和分析,对其中发现的预算执行上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控制,并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反馈相关信息。同时,将预算目标内容同预算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企业相关部门出具相应的业绩评价报告。在预算动态管理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实际的预算执行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管理中涉及的原则、内容、职责、权限等进项明确的规定,并以制度的形式为企业预算执行提供必要的管理流程,从而保障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能够科学、有效的推进。

四、结语

企业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信息、资金及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管理手段,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至关紧要的意义,同时对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企业制度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实现企业转型和升级中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唐彬豪.企业预算管理有效性问题探究[A].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经济与管理主题[C].2016:7.

[2]高洋.关于企业预算管理的实施难点和效果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22):38-39.

[3]刘易董.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与对策探究[J].管理观察,2016,(3):161-163.



上一篇: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分析 2017-09-15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