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 杂志订阅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 暂无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大众投资指南

投稿地址:

邮政编码:

投稿邮箱:dztz1999@126.com

投稿电话:02258518411

投稿QQ:

经济论坛

“沙集模式”的价值体现及对农村信息化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7年7月13日 浏览:300次

【摘要】 “沙集模式”是一种成功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其核心要素是“农户+网络+公司”,它为以信息化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农村集群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挥了示范作用。现阶段,应为“沙集模式”营造宽松的发展氛围,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以大体量打造“沙集模式”的集聚优势,以多领域汲取“沙集模式”的发展优势,使“沙集模式”成为引领中国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的新模式。 
  【关键词】 沙集模式 农村信息化 启示 集聚优势 
   
一、“沙集模式”的内涵 
  沙集镇的简易家具网销始于2007年,近年来在村民中迅速扩展开来,其销量占淘宝网板式家具销量的80%。2010年是沙集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一年,10月份,该镇每天网上销售额都超过200万元,带动发展了全镇物流快递企业14家,板材贴面厂6家、家具配件门市2家、网店专业服务商1家,逐步形成了一条电子商务产业链。如今的沙集,已经由一个苏北的贫困小镇,变成一片拥有600多名农民网商、1000多家网店、年销售额超3亿元的电子商务沃土,并催生了当地加工、配套生产和物流等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指出,“沙集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农户+网络+公司”。“沙集模式”是这样一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农户自发地使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变身为网商,直接对接市场;网销细胞裂变式复制扩张,带动制造及其他配套产业发展,各种市场元素不断跟进,生成以公司为主体、多物种并存共生的新商业生态;这个新生态又促进了农户网商的进一步创新乃至农民本身的全面发展。“沙集模式”的三大要素即“农户”、“网络”、“公司”相互作用、滚动发展,形成信息网络时代农民的创业致富新路。 
  “沙集模式”三大要素的特殊性体现在:第一,“农户”不再是与大市场相隔离、只能依靠别人提供的信息、靠惯性被动盲目生产的弱势小生产者,而是在自己家中就可以直接对接市场、主动掌握信息、自主经营、按需生产的平等的市场主体;第二,“公司”不再外加于农村经济之上,控制农户生产,经常与农争利的传统公司,而更多的是土生土长、农户变身而来的新公司,由此为基础吸引其他市场元素跟进,形成了一个为农户网商服务共生多赢的新生态;第三,“网络”不再是由政府主导、国家投资、官办机构管理、农户却不太买账的信息平台,而是市场化的公共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农户从事网销不要国家财政一分钱,自身应用成本低,实效显著。“沙集模式”三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这样表述:首先,由农户到网络,体现了“沙集模式”是农户自发、主动应用既有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的特点。这是一种农民用户主导、自下而上的信息化应用,区别于那种常见的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电子商务推广模式;其次,由网络到公司,体现了“沙集模式”由网销带动加工制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农村产业化的典型路径特征,区别于那种农村常见的“先工业化、再信息化”的发展方式和电子商务不改变原有生产结构只作为辅助销售手段的应用模式;再次,由公司到农户,体现了“沙集模式”以公司为基础,以市场化的新生态服务来促进农民网商进一步成长的关系,区别于以前公司凌驾于农户之上的不平等关系。 
  

二、“沙集模式”的价值体现 
  1、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三农”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较为关键的是农民工问题。春节前后,亿万农民工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迁徙、大流动,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罕见现象。不仅如此,农民工平时在城里的安置、子女教育、社会保障,还有农村“空巢”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国家公共管理带来了高额成本。国家曾探索过以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办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但是在“公司+农户”结构下,农户往往是被公司牵着鼻子走的弱势群体,公司控制农户,与农户争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大部分掌握在公司的手里,在和公司建立经济联系的过程中,农户由信息弱势造成市场弱势的情况是常见的事实。 
  “沙集模式”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它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加了“网络”这一大要素。农户在自己家中,通过市场化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直接对接市场。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下子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并且,供需双方无需经由第三方中介,这是以最直接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民在家中就可以创业致富,其经济社会影响意义深远。实际上,它为在信息网络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为解决多年的城乡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2、以信息化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国家花费了大力气来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但成效一直不够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用自上而下推动信息化的路径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的问题,使政府始终面临着来自“信息不对等”的挑战,即自上而下的信息化和农民自下而上的信息需求出现了偏差。 
  在“沙集模式”中,农民和市场直接对接,不存在错位问题。农民的需求信息不需经过自上而下的系统而是直接到达农民那里,信息化的应用和效益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沙集模式”的兴起,直接改变了当地的产业结构,目前网销已成为东风村的第一产业。这种变化正好符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 
  3、探索集群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近几年,集群经济正逐步引起各地重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农村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产业化天然带有集群经济的基因,在有限的区域内,容易形成产业“扎堆”现象,从而成为集群经济的主要特征。沙集的家具网销与生产,明显具有集群经济的特征,“沙集模式”除了品牌效应外,产业集群本身的壮大也成为其新的优势。全镇现有众多网商,等于开了数以千计面向世界的推销窗口,十几家的物流公司也可对今后相关产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沙集有这样好的物流条件、网销条件,只要新项目能对接,商户一来,立刻就能享受到这里集群经济外部性的好处。如果沙集着力于市场生态的营造,使这里成长为一个新义乌,就可以探索出以信息化带动集群经济发展的新经验。

4、“沙集模式”容易成功复制 
  在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电子商务是在不改变当地生产结构的前提下,作为现有农副产品销售的辅助手段进行应用的。比如,农民在网上卖枣、卖花、卖种猪。这是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挥作用的最常见的形式。未来发展中,仍大有潜力可挖,相形之下,“沙集模式”更加难得。沙集的家具行业可以说是从无到有,靠信息化带动起来的。虽然木匠这种手工业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就有的,但它与现在沙集这种由网销拉动、面向大市场的家具业却不可相提并论。而“沙集模式”发展中的那些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都不存在难以复制的障碍。比如,农村社会关系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双重社会资本对农村皆普遍适用,如果选择好起步的产品,“沙集模式”就可以在全国的农村地区推广。 
  正因为“沙集模式”具备以上的价值,又能够切中我国发展战略中的要害,所以,它对突破长期以来解决“三农”问题的困局、推动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它不是一个局部政策的变化,而是一个基本结构层面的创新。 
  

三、“沙集模式”的启示 
  农村信息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解决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问题,而农民是否掌握了订单权,是否具有定价权,是检验农村信息化、农村电子商务是否成功的最根本标志,因此要将自上而下的信息化和发根于农民的草根模式结合起来。“沙集模式”是内生的、包容的和集群的,它带来了结构性变化,提供了农民在家创业致富、直接面对市场、繁荣经济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选择,提供了以网销拉动生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结构升级的典型案例。 
 

     1、为“沙集模式”营造宽松的发展氛围 
  沙集模式的快速发展,与当地政府“不越位”、“不缺位”的扶持理念和做法有很大关系。沙集网销业是自发式发起、裂变式生长的,但是,市场的力量并不是万能的,土地、资金等问题,靠农民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因此,地方政府应制定针对网商发展的土地、资金、人才、能力建设等优惠政策,帮助网商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改善对网商的公共服务;引导和促进网商合作,扶持成立网商主导的商盟,加强行业交流和自律,走个性化、品牌化、多元化等道路,为“沙集模式”的和谐发展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 
  2、为“沙集模式”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沙集模式”的成功,首先归功于我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2010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网购市场的巨大潜力、越来越便捷的物流和支付体系以及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特别是以淘宝网为代表的市场化公共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趋于成熟,是“沙集模式”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广大农村的网络普及率。 
  “沙集模式”以农户为主体,农民网商在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特别是新一代创业型的农民网商,在其中发挥了巨大和连续不断的示范效应,成为沙集网销萌芽、复制、快速成长的关键力量。人力资源是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拥有和培养一批数量充裕、质量高、结构合理的优秀的农村信息人才队伍,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人才队伍潜能的发挥与否,关系到“沙集模式”的有序发展,关系到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快建立农村信息人才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人才是当务之急。 
  3、以大体量打造“沙集模式”的集聚优势 
  农村产业化天然带有集群经济的基因,农村有着特殊的社会土壤,成功很快会带来大批模仿者,因此会在有限的区域内形成集聚优势,从而成为集群经济的主要特征。沙集的家具网销与生产,明显具有集群经济的特征,“沙集模式”除了品牌效应外,产业集群本身的壮大也成为其新的优势。沙集镇现有的众多网商,等于开了数以千计面向世界的推销窗口,十几家物流公司也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沙集有良好的物流条件、网销条件,只要新项目能对接,商户一来,立刻就能享受到这里集群经济外部性的好处,目前沙集已形成了集群经济的雏形。 
  值得深思的是:同样具有集群经济发展的基因,为什么在有些地方长出了参天大树、茂密森林,而有些地方却半途夭折、颗粒无收?这要从集群经济的成长规律中找答案,要特别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集群经济以个体和私营企业为主,具有物种多样、依存共生和自组织的特点。同时集群经济发展又存在市场边界、市场失灵的弊端。对此,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也是“沙集模式”探索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农村集群经济发展的经验之一。 
  4、以多领域汲取“沙集模式”的发展优势 
  沙集的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如何破解农业生产的发展难题,我们可以从沙集模式找到方向。电子商务、信息化正成为一种力量,一种把个体农民组织成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力量,一种把分散化的农业生产资源整合成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力量,一种把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无限拉近的力量。 
  沙集乡村工业的重新崛起,事实上是产业分工的不断裂变,是社会分工细化的重要表现,它正在拓宽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工业的发展正在带来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从某种意见上来看,这种变化才刚刚开始。当前,电子商业正在整合重构整个工业生产体系,沙集的发展引发了一个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当生产资源和要素重新在农村集结的时候,当在城市的打工者重新回到农村的时候,当许多现代物流公司进驻到农村的时候,当大型银行的资金从城市重新回流到农村的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以“网络+公司+农户”为特点的“沙集模式”中,农民能够掌握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生产产品的数量及价格,最终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有订单,再根据订单来生产产品的“沙集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农民在这种模式下根据自己当地的特色产品来做文章,主要生产什么就在网上销售什么,在这个基础之上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自主创新,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各个村、各个乡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发展自己的网销模式。

当然,“沙集模式”的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需要良好的虚拟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需要从个体经济到现代公司化的组织变革,需要从产业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跃升,更需要实现农村工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自发建设到有序规划的跨越。我们要在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借鉴、发展和完善,探索以信息化引领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沙集模式”及其启示[EB/OL].http://www.aweb.com.cn.2011-01-10. 
  [2] 汪向东:“沙集模式”及其意义[EB/OL].http://www.ciweek.com.2010-12-16.



上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普通员工价值评估 2017-07-12

下一篇: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的演进及营销模式变革分析 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