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推动了各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对外出口企业逐渐增多。国际贸易往来中的贸易结算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这是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国际贸易往来的结算中,存在多种结算方式,而每一种结算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对外贸易企业在选择某种贸易结算方式时,必须综合衡量这种结算方式的效益,计算分析这种结算方式是否能将交易成本降到最低。本文介绍了的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定义,罗列了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种类,并分析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中几种主要的结算方式,对每种结算方式对应的风险进行分析,探究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选择最佳结算方式的有效实现路径。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结算风险;结算方式
我国企业在开展对外贸易往来互动中,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不同的货币结算的问题,当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很多,但是每种结算方式可能对应不同的结算成本,我国外贸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降低贸易交易成本,就必须对每一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进行了解和把握,针对贸易活动开展情况,分析使用哪种结算方式对自身企业最有利,达到减少贸易成本的结果。
一、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和种类
1.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定义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也属于风险定义范围,属于一种商业交往的风险,其风险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出现损失,这种损失主要是直接经济损失。国际贸易结算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国际贸易交往中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导致贸易结算的主体实际经济效益和预期的经济效益发生改变,造成实际成本的增加或者与预期的经济收益相背离,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国际贸易结算风险表达的是企业出现这种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并不表示这种损失一定会发生。如果按照风险主体来看,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又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是指行业风险,这种行业风险说明身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是可能遭受风险的;而广义的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则是指这种风险不仅存在与国际贸易的参与者,相关的业务办理银行和贸易国家中的相关机构都是可能遭受风险的。
2.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种类划分
(1)国家性风险这种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主要发生在交战的国家之间,或是在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设置贸易壁垒时。主要商品进口国家通过采取强制措施和明令禁止等方法限制进口商向国内输送商品,或禁止国内国外的经济往来行为。(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出口商需要对进口商的信用状况进行衡量和评估,判断其是否存在信用风险,分析其出现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大小。进口商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风险、结算方式的选择风险等方面。(3)单据风险目前,进出口贸易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往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更多的是凭借单据的往来实现交易过程,单据的贸易方式出现让国际贸易中的现金流、信息流以及货物流等分离开来,因此一旦在货物贸易过程中出现一些变故,就很可能成为进口商拒不付款的托词,因为货物与单据存在一定的不符,进口商严格按照单据进行交易也无可厚非。(4)汇率风险这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也是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汇率风险是指贸易进口国外汇汇率的浮动变化,这种汇率变化可能给贸易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5)操作风险这种贸易结算风险主要是因为相关业务的银行办理人员疏忽可能带来的风险。例如数据输入错误、数据遗漏等操作不当引起的风险。(6)结算系统安全性风险这种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主要是指依托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贸易结算系统可能受到恶意攻击或者出现故障,这种攻击和故障的发生可能会造成企业和银行的经济损失。
二、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中几种主要的结算方式及其风险
1.汇付
这种结算方式又称为汇款,这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简易的结算方式,贸易出口方将商品运送给进口方,送达后,出口方给进口方寄送相关单据,进口方根据单据可让银行给出口方汇款。这种贸易结算方式是建立在一定的信用基础上的。这种结算方式风险比较大,采用这种结算方式,可以货到付款,也可以进行预付货款,前者需要进口商向出口商出具信用和资金证明,而后者需要出口商向进口商出具信用和资金证明。
2.托收
这种结算方式主要通过相关的银行进行结算操作的。出口商在货物发出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票,委托当地银行在进口国家的银行分行处理汇款业务。这种结算方式对于双方来说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于进口商来说,他们需要在付款后才能拿到物权凭证,才能去提取货物,而出口商在商品输出后,向银行提交相关单据,银行对于单据的真伪和与货物是否一致并不做考究,因此,进口商在付款后可能拿到的商品与合同不相符,导致进口商需要承担风险。而对于出口商来说,他们需要先寄出商品,后期才能拿到货款,但是如果进口商因为某些原因拒付货款,那么出口商就需要对于已经运往海外的商品进行处理,无论是就地处理还是运回都需要损失一定的资金。此外,出口商还要承担一定高度资金风险,这种风险要就进口商的付款期限来计算。
3.信用证
这种贸易结算方式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中最常用的结算方式。信用证是银行为了满足进出口商的需求,以信用证条款为前提,给受益人开具的一定金额且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凭借规定的相关单据成诺付款的一种书面的文件。利用信用证,将银行适时引入,为贸易双方提供担保和监督。信用证就是根据实际规定进行付款的有效凭证,贸易双方将货款交由银行保管,银行为信用证申请人开具信用证,卖方根据银行提供的信息及时按要求发货,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充当信用担保人的角色,收取一定的费用,为贸易双方提供资金和物资的安全及时保障,实现三方的共同利益目标。信用证在贸易结算中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陷阱条款和联合诈骗方面。如果在这种贸易结算形式下,进口商不按照贸易合同开立相应的信用证,就会导致出口商在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结算时,产生于贸易合同不一致的情况,可能会给出口商带来额外的经济和利益损失。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还存在一种较严重的现象--伪造信用证。这是进口商的一种商业诈骗手段,进口商为了骗取所需的货物,从不正当的渠道非法获得银行信用证,或是与银行内部员工传统开具信用证,对于过期的或他人的信用证进行仿造、涂改,最终获得贸易双方的货款和货物,造成进出口商货财两空。
三、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选择最佳结算方式的有效实现路径
1.汇付和托收结合使用
将这两种结算方式相结合,例如,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由T/T先交付10%的定金,在货物装船后再付合同款的40%,在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支付另外的50%。通过分阶段的付款,确保交易双方能够按照合同履行义务,让出口商及时发货,进口商及时付款,为交易时间的节省和效率的提升目标实现提供可能。
2.信用证和托收结合使用
两者的有效结合使用能够减少贸易双方的交易成本,防止不必要的开支项目出现,这种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还能对贸易中的物权凭证单据进行保护,确保单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这种结算方式将商业信用转化成银行引用,出口商的结算风险转移到银行方面。
四、结论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一般不会单独采用一种结算方式,因为这样结算风险较大,且很多风险是贸易双方都难以有效控制。因此,国际贸易结算中多采用几种结算方式的综合使用,通过相关结算方式的优势互补,实现风险分散或者风险转移,实现结算风险的降低,为保证贸易双方的利益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霍伟东,邓富华.金融发展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08):145-155.
[2]缪海荣.从《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到《国际贸易融资》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07-208.
[3]王琼,张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基于国际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3(07):50-56.
[4]董有德,王开.国际贸易结算币种内生选择机制研究--兼论人民币国际结算前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2):64-68.
[5]潘永.中越边境贸易结算中“地摊银行”模式的竞争优势研究--基于业务效率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0,33(07):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