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 杂志订阅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 暂无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大众投资指南

投稿地址:

邮政编码:

投稿邮箱:dztz1999@126.com

投稿电话:02258518411

投稿QQ:

经济论坛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途径

发表时间:2018年4月11日 浏览:255次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立之后,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显著,如何提升内部审计管理的质量已经成为焦点问题。本文就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途径

一、恪守审计原则,为内部审计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规范化原则

规范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可以直接地促进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还能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标准。笔者认为在内部审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之中都要采取规范化的内部审计管理方式,只有明确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目标、流程、方法和考核的重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才算是实现了规范化,内部审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二)科学化原则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众多、管理范围广泛、考核指标繁杂,因此必须在结合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目的,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积极地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逐步引导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三)统筹性原则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和内部审计活动开展一样,需要全部内部审计人员的参与和执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停留在执行内部审计业务层面,更加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主体,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成效和内审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直接相关的。每一位内部审计人员都要明确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模式,意识到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综合采取民主、集中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夯实审计工作基础,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基础

(一)建立内部审计法律规范

内部审计法律规范是站在国家权力机构的视角上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强制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遵守的标准和原则。比如审计署出台的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权限和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是硬性的、必须要遵守的规定。

(二)构筑内部审计技术规范

内部审计技术规范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技术性要求,为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提供了技术标准,在内容上涵盖了内部审计行为应当遵循的技术性标准和具体的技术内容。

(三)建立内部审计道德规范

内部审计道德规范的主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责任感和审计行为规范进行了规定。内部审计工作责任感引导内部审计人员爱岗敬业、尊重自己的职业并在工作中形成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建立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内部审计工作。

三、进行审计动态监控、提供审计质量管理的精确尺度

(一)确定内部审计计划质量标准

企业内部审计计划可以划分为长远计划、短期计划、审计实施计划三个种类。内部审计长远计划应该建立在管理层需求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企业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再统筹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的状况开展内部审计计划。

(二)明确企业内部审计证据质量标准

内部审计证据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优劣。内部审计证据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第一是相关性,审计证据和审计事项相关时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在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标准

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将审计事项相关的工作记录成稿,就形成了审计工作底稿。

四、明晰责任、建立审计质量管理评价机制

(一)确定检查和评价的内容

审计部门自行实施审计工作质量的检查和评价工作,检查和评价的内容应该囊括如下几方面:审计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审计工作开展前通过调查获得的资料;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中所做的记录;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和标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态度和建议;审计报告中记载的审计意见;审计后续检查中记载的相关信息。

(二)明确检查和评价的重点

在进行检查和评价工作的时候,应当明确如下重点:检查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之间是否相符、在逻辑上是否合理;检查记载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价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合理性和充分性;检查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审计建议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孙青.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M].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



上一篇: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2018-04-11

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角度下会计信息化的价值 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