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遭遇或大或小的风险,这些风险都有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管理造成负面影响。由于现在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变化迅速,加大了企业遇到风险的可能。随着企业对发展中风险的理解不断加深,企业意识到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手段来控制风险的产生和相关影响。预算管理在企业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由于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还存在不足,没有全面突出风险控制的目的,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来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的作用。
关键词:预算管理;风险控制;作用研究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可能面临的运营风险。企业不仅需要面对多变的发展形势,还需要时刻注意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要合理地规避相关风险并通过风险控制来强化自身的发展能力。预算管理除了在财务管理方面有良好的作用以外,还可以充分地应用在风险防控工作上。由于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因存在不足而影响了风险防控的效果,所以,企业需要更进一步地完善该工作并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全面具体
虽然企业一直应用预算管理,但其不能很好地进行风险的防控工作。企业现有的预算管理体系整体来说不够具体,只是从财务方面强调资金的合理预算规划以及相关的控制方式,没有与企业的运营工作联系起来,容易造成企业的运营不受预算管理的控制,不仅造成企业的运营成本无法管理,同时,可能产生更多的运营风险。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没有把预算计划提出、计划制定以及后续的执行和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完整地进行控制,所以,企业执行预算管理工作时也存在较大的难度。
(二)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预算管理需要在财务数据和企业运营信息充足的基础上实现,日常工作需要及时地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才能有效地实施风险防控。现在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运营信息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而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没有特别明显的提升,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以及对管理人员的培养不足是主要原因。企业对各类信息的质量控制也存在问题,没有充分检查、核实相关的数据信息便投入使用,同时,企业没有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和保存工作,所以,容易造成相关数据不够齐全的问题,这会造成预算结果不准而无法得到企业的深层次应用,特别是难以开展风险防控工作。
(三)内部控制应用不足
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运营和发展中的成本投入以及资金的有效利用,除了通过预算管理的规划和控制以外,企业还需要充分应用内部控制工作。现在企业预算管理中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预算管理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实施和应用。企业主要设定预算管理计划来约束运营工作,但是,由于企业在运营工作中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具体,企业很多时候没有按照原定的预算计划进行,没有体现预算管理的效果。企业没有将内部控制应用在预算管理的实施工作以及后续的管理工作调整中,所以,企业管理存在的不足也很难快速发现并进行弥补,企业的管理能力还有提升的空间。
(四)预算管理缺乏结果考评工作
企业想要通过预算管理进行风险的防控,需要保证预算管理能够正常实行并发挥作用,企业应该积极开展预算管理结果的考评工作。现阶段,企业预算管理结果的考评工作较为缺乏或者考评深度不足,通常只是考虑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与运营工作开展情况,而没有深入思考造成该现状的原因。企业对预算管理的结果分析和处理能力还不足,不能完全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不适应的部分,考评工作完成之后没有对企业后续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完善。企业没有将自身的战略发展与预算管理的结果考评结合起来,无法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进行后续的完善工作,无法进行风险的预测与预防工作。
三、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优化应用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方法,也是有效管理和应对风险的措施,企业首先需要完善预算管理的工作体系以实现风险的防控。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时需要具备较高的风险管控意识,不仅能够使企业的运营工作正常开展,还需要从体系内容上体现出对风险的重视。预算管理体系需要改变过去重视财务数据的问题,将预算管理细化到企业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相应的部门当中,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加明确,企业也可以更清楚地掌握风险产生的位置和原因。企业还需要对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地涵盖,保证企业在体系下进行预算目标和计划的确定,便于后续的执行工作开展,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预算管理工作,减少预算管理体系造成的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企业面临的风险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预算管理体系的内容需要根据企业的运营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形成良好的关联,使企业能够利用预算管理更好地控制风险。
(二)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同样需要进行信息化升级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环境。企业需要意识到自身的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在不断的增加,只有在有效收集和处理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以及后续的风险防控工作。首先,企业需要构建信息化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收集各类数据,用数据库存储来实现数据的实时管理。预算管理人员可以在充足的数据支持下开展分析工作,这对于准确判断企业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有积极的作用。企业同样需要利用信息化预算管理来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意见反馈,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管理工作的动态完善。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可能遭遇的风险来进行管理工作的调整,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的预防,同时在风险爆发时可以快速采取应对措施。
(三)深入开展内部控制的应用
内部控制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同样可以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结合使用。企业在确定预算目标并制定计划后,内部控制可以帮助预算管理更合理地分析企业的运营现状,同时,可以协调预算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工作。在内部控制的帮助下,预算管理具体的工作责任可以更加明确地划分,提高工作人员的规范意识。企业的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更准确地细化到各个运营环节并进行长期的持续控制,确保预算管理能够具体的实施。企业的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内部控制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各项数据的收集,企业在发现预算计划实施出现异常时可以快速地进行风险确定以及处理工作,可以减少风险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经济损失。
(四)完善预算管理的监督与考评工作
企业为了通过预算管理来实现风险的防控,必须把握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并深层次地利用相关结果。企业需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从企业的整体预算管理入手,细化到各个运营环节,实施监管能够减少预算管理的问题。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定期考评可以了解到该工作的实施情况以及企业的运营状态,结合多时期的综合处理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判断以及风险预测。企业实行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和考评工作,是为了减少预算管理以及预算管理控制下的违规行为。企业需要有战略发展意识,并将风险控制工作与战略发展联系起来,当企业做出重大发展决策时充分地考虑相应的风险,利用预算管理来引导企业的运营管理积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并在完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提高风险控制的能力。
四、结语
预算管理是每个企业都会应用的工具,但是,企业在应用预算管理时的目的存在相应的差别。随着企业的风险意识不断提升,预算管理除了需要保证企业运营的正常开展以外,还需要积极发挥风险防控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完善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升风险的发现能力和防范能力,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长久、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陆俊.全面预算管理中风险控制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5(03).
[2]樊菊兰.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
[3]张晓兰,许林,蒲远臻.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及风险控制对策研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