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 杂志订阅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 暂无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大众投资指南

投稿地址:

邮政编码:

投稿邮箱:dztz1999@126.com

投稿电话:02258518411

投稿QQ:

投资理财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前期控制与规避

发表时间:2017年7月7日 浏览:329次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对事业单位的定位和理财思路基本上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既没有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也没有政府机关职能转变的要求,所以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极其薄弱。加之财政拨款的欠缺,筹资渠道的多元化,资金使用不当或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且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特别是投资、债务、支付和管理等四大风险,给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强化前期有效控制,对于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防止决策失误,规避投资风险 
   1、强化民主决策。当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情况较为普遍,但真正盈利者少,实际亏损者多。主要原因在于决策的失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由领导说了算,资金管理凭领导个人意图操作。财务部门只负责日常账务处理,会计内控机制非常薄弱,难以发挥理财作用。更为严重的是投资决策不谨慎、随意性较大,投资项目论证不充分,决策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督,存在盲目投资、感情投资、关系投资现象。许多对外投资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失败,导致投资项目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要有效避免事业单位投资风险,必须完善对外投资的决策管理和审批制度。 
   首先,单位领导成员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投资事项通过行政办公会等会议形式认真研究,严格按照本单位的投资决策权限,对投资事项实行集体决策,确保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的合法、科学、合理。其次,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制度,即按投资管理权限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2.强化财务分析。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决定投资效益的关键。对外投资项目必须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项目性质,组织有资格的单位和人员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对投资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论证和综合评估,作多方案比较评价。并进行法律咨询,听取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然后形成投资的决策性意见,确保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3.强化预算的科学性。预算管理具有导向作用,是事业单位规避财务风险的关键。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建设与发展只能建立在财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不宜“负债经营”。然而,众多决策者难以抵挡外部机遇带来的诱惑,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地铺摊子,上项目,将企业的“负债经营”思想引入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势必造成隐性赤字预算。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反映的只是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对银行贷款、对外投资等经济行为,尚未形成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财政和主管部门无法通过预算管理渠道,全面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上述需求和实际经济行为,对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有效地预测、防范和控制。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使大量的国有资产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还会形成债务等潜在的其他经济风险。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提出预算时,一要充分反映各项业务所需资金;二要考虑财力可能;三要准确把握部门的工作重点。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考虑上年总的支出水平,不能盲目地铺摊子,争项目。对所申请的各项资金进行合理排序,使得预算分配部门了解业务部门的主要任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二、控制负债规模,规避债务风险 
   近年来,一些事业单位因投资强度不够,欲通过举债求得事业的发展,结果提高了资产负债率,造成资金周转不灵,以至影响了正常还本付息。实际上,在预算指标的安排上,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不足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为了保稳定、保发展,事业单位又不得不挤占专项经费,弥补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由于事业单位自身偿债能力有限,加之外部环境对事业单位贷款管理的缺位,时有事业单位“点菜”,政府“买单”的现象,债务风险问题日渐突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范。 
   1.坚持适度负债原则。负债在给事业单位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中引入负债要坚持适度原则。即负债的规模以不影响今后单位正常费用的开支与正常发展为宜,以便在借款期内能偿还本金,支付利息,更大限度地用活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单位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同时避免超负荷负债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 
   2.健全贷款审批制度。一要建立事业单位贷款的可行性报告制度,通过可行性论证,明确事业单位贷款的额度、性质、条件、还款来源、还款时间、用款计划等事项。二要建立事业单位贷款的专家论证制度。对超大规模的贷款,在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会,征求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贷款的意见。三要建立事业单位贷款的公示制度。贷款事项审批前,要在媒体进行公示。四要明确贷款审批程序和权限,做到大额贷款必须报经财政部门批准。 
   3.建立债务风险预警系统。为防止事业单位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而形成债务风险,事业单位内部应建立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确定债务风险指标体系;科学分析确定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临界值;制定科学的债务风险评价体系;并提出诸如运用远期、期货、期权、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化解债务风险的措施办法,组织有效实施,达到规避和化解融资负债风险的目的。 
  

三、加大约束力度,规避支出风险 
   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其财务是消耗性的纯支出型财务。财务支付风险主要来自于部门预算改革的制度性缺陷。财务管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对支出实施严格控制。目前的《预算法》对财务支出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相应制度,特别在对外投资、大额资金支付、重大项目审批和外部融资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是内控制度形同虚设,造成财务支出有章难循、无章可依的现象。在管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目前大多事业单位由部门通过调整和优化来预算经费支出,预算经费间相互挤占的矛盾十分突出,且缺乏刚性控制,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在预算失控的风险。为了彻底消除财务风险隐患,必须推进实质性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约束力度。


   1.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要尽快建立事业单位分类标准体系,完善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形成科学的财政财务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医疗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支出定额体系;在现有部门预算报表体系上,增加对外投资预算、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和金融机构贷款预算,加强对财务风险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控制。 
   2.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又是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规范财务行为可具体通过建立多方面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如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单项的管理制度,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财务人员可依据相应的制度处理,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从而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完善制度建设,规避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管理方面。纵观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内部牵制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等问题。这些最终导致了对会计信息由产生、传递、审核等全过程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大了决策失误的风险。因此,必须从各种防范制度的建立着手,才能使管理风险得以规避。 
   1.风险报告制度的建立。即建立事业单位定期向财政和主管部门书面报告风险管理和控制情况制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避免风险的主要方案和措施;对重大、紧急风险情况,要实行立即报告制度,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及时提出应急解决方案以及整改措施。 
   2.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即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对可能出现的预警线等各种风险问题予以指标化、数量化。预警指标的预警值可根据实际数据测算推出,也可以据经验值测算,并定期进行更新和修正,但同一会计期间的预警指标应该一致;面对大量信息数据,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来实时甄别信息数据,实现报警方式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风险应急机制的建立。即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危机,分别制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程度的应急实施方案,并尽可能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化。应预留充足的风险资金,来防御和化解风险危机。同时建立通畅的法律咨询机制,选择国内外知名法律代理机构,依法保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和损失。 
   4.风险问责制度的完善。即明确问责主体,确定问责对象,规定问责情形,细化问责方式,对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或者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鉴于《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所以必须明确,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风险控制责任的第一责任人。 
   5.风险控制原则的确定。一是财务活动的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监督、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环节的运作上做到规范有序;二是财务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应力求真实无误,符合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三是各种财务活动必须遵从现行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除此以外,还应该建立员工培训制度,通过有关业务及职业道德等素质培训,提高财务人员规避和应对风险活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伍文勇,戴邵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会计之家,2001,(8)



上一篇:论商业地产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及行业风险 2017-07-06

下一篇:浅谈区域创新视野下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