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将应收账款原始权益人所拥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预见现金流的应收账款,通过一定的结构性重组,转变成为在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将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国际上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应收账款管理思路和管理手段的重要创新。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应收款证券化也有一定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分析,为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探讨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在我国的未来模式。
关键词:应收账款;证券化;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持续维持在高位,导致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增大了经营成本。为此,人们正积极寻找一种既能充分发挥应收账款的促销作用,又能控制和降低应收账款成本的管理办法。应收账款证券化便是重要尝试,本文就此作如下探讨。
一、实行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必要性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工具。它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量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在国际上,证券化的应收账款已经覆盖了汽车应收款、信用卡应收款、租赁应收款、航空应收款、高速公路收费等极为广泛的领域。
一般来讲,应收账款证券化较常规的应收账款管理方式有着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
1.优良的筹资方式。2.可以降低管理成本。3.减少交易成本。
二、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运作模式与程序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主要参与者为发起人(即应收账款出售方)、服务人、发行人(SPV)、投资银行、信托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增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和投资者等。以上机构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对应收账款支持证券的发行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证券发行是否成功和发行成本的大小;信托机构则通过特设托收账户对证券化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和管理,并根据证券化的委托协议负责向投资者清偿本金和利息。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具体运作程序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选择证券化的应收账款。
2.组建证券化载体SPV,实现真实销售。
3.完善交易结构,进行内部评级。
4.信用提高。
信用提高后,发行人还需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应收账款支持证券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告,然后由证券承销商负责承销。发行完毕后,可在交易所或场外挂牌上市,在二级市场流通。最后,以证券发行收入支付购买证券化应收账款的价款,以证券化应收账款产生的现金流入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
三、外国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的借鉴
(一)美国法制环境下应收账款证券化—纽约州法下的未来应收账款证券化的结构
为了突破主权评级的限制,加强与发起人的当地货币信用相联系的交易信用评级,未来应收账款的证券化除了应该依如上所述的方法进行构造,同时还应该考虑下列因素:
1.适合进行未来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资产
作为未来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资产一般包括典型的以美元或者以其它可兑换货币为面值的应收账款,这些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必须是在主权评级为投资级别以上的国家。除非采用了某种信用增强的方法,如政治风险保险等。
2.特殊目的机构的类型
离岸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机构在未来应收账款证券化中一般都是发行债务证券。
(二)日本的应收账款证券化
1998年,日本通过了完善法(又称为《债权让渡登记法》)。根据该法,公司如果要完善它转让的金钱债权只需要向日本政府的法律事务部进行电子注册即告完成。这部法律使大量的资产转让的完善只需要一次就可以完成。尽管1993年的法律依然有效,但是在日本现在都是依照1998年的法律来进行完善。
四、推行应收账款证券化应采取的措施
当前我国推行企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积极培育市场需求。应尽快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完善股票、债券等长期资本市场,积极培养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同时加大对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资者。
2.建立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识别应收账款责任人的信用水平、应收账款的现金流量状况和违约函数的结构,从而确定应收账款的证券化结构;同时,信用体系的建立也有助于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因此,推行应收账款证券化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3.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SPV对应收账款责任人的详细信用资料与相应的信用政策、还款计划、违约处罚规定及追索条款等内容要有准确记录,并且有完备的相关文件。
4.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应收账款证券化在我国还是一个新课题。尽管我国《证券法》、《担保法》、《破产法》、《信托法》、《合同法》等已经开始实施,但仍缺少有关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法律规定和政策安排,缺少对有关参与者监管的准则和标准,难以保证证券化过程的透明性和证券化资产的高质量。因此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推行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基础,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的关键因素。
5.培养专业化的金融人才。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融资业务,涉及证券、担保、评估、财务等多个领域,需要资产管理公司有大量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他们既要有先进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充分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市场情况,熟悉金融、财会、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必须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训,以适应应收账款证券化未来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边卫红,“浅析应收账款融资”,《中国城市金融》,2003年,第7期。
[2]程继明,“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三种模式”,《金融经济》,2003年,第4期。
[3]张连萍,“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会计之友》,2003年,第2期。
[4]“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 增长9.9%”,中国网,